
新龙门客栈居然是秋收起义的重要发祥地! 影视剧里的新龙门客栈是秋收起义的重要发祥地吗?别着急,得到的答案或许会惊掉你的下巴,因为秋收起义还真离不开平江县这个边陲小镇——龙门镇。 平江县龙门镇,这个曾经在20世纪20年代响彻整个湖南省的小镇,居然在秋收起义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被誉为秋收起义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旗升起地。这个令当时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何健听了就闻风丧胆并派重兵围剿的地方,已经沉睡了百年之久,小编今后将会一步步为大家揭开这个地处湘鄂赣边界不起眼革命重镇的神秘面纱。 龙门镇是秋收起义的重要发祥地 秋收起义的主要参与地和发生地包括湖南的平江、浏阳、醴陵、衡山等地方。在秋收起义众多参与地中,平江地位尤其重要。 龙门镇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旗升起地 1927年9月8日,驻修水的余洒度收到苏先骏送来的密信,信中提到“要鲜明地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便下令师部参谋陈树华、参谋何长工、副官杨立三设计军旗。三人设计出有镰刀、斧头、五角星的红色军旗。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中央为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五角星内有黑色镰刀、斧头,分别代表农民和工人;旗面靠旗裤一侧缝有一条白布,赖毅回忆:“旗杆旁写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团×营×连’字样。” 按照前委确定的9月11日攻打平江县城的计划,第一团团部和第二、第三营9日从修水县城出发,晚宿渣津,10日占领平江龙门厂(现平江县龙门镇居委会附近)。中共平江县六区区委书记、农协会长张勉之组织龙门群众,举行暴动,建立农民自卫军、游击队,张令彬担任自卫军队长,没收张姓四家地主土地,分给无田少田农民,紧密配合秋收起义。区委还将张令彬、张抑强等青年输送到部队,使起义部队得到补充。部队抵达金坪时猝不及防遭遇叛变的第四团邱国轩部伏击,二、三营被打散,损失约2个连。卢德铭、余洒度、余贲民得知金坪失利,率师部和一营赶到平江龙门曲溪村扬眉津天主堂,通知在此收集打散的部队,重整旗鼓。 总指挥卢德铭为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在平江龙门镇曲溪村扬眉津天主堂,第一次高高举起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红旗,坚定地表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号召全体战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镰刀斧头旗帜下,坚定走工农革命的正确道路!由此,“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红旗从平江打向了井冈山,成为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革命的崭新旗帜! 张宗逊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回忆在金坪受挫后写道:“师部派参谋胡景玉(陕西蓝田人)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才知道由武汉奉党中央命令赶回部队的卢德铭已率领师部和第一营从修水赶来。胡景玉通知我立刻带第十连到龙门庙(现平江县龙门镇曲溪村)附近一个叫天主堂的地方和主力会合。我们赶到天主堂,卢德铭宣布他就任起义军总指挥,把江西省防军第一师的番号正式改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扯掉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军旗,高举镰刀斧头的红旗,这面旗帜是在修水预先做好的。”谭政大将在《三湾改编前后》一文中回忆:“金坪受挫后,师部在一座山上的天主堂里设了收容所,把一营跑散的人都收容起来。一团受挫折以后,回到龙门,再到收容所宿营。那天是阴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部队有一面红旗,是镰刀斧头旗。” 张宗逊与谭政都证实了在平江龙门镇曲溪村天主堂打旗的场景。尤其是张宗逊将军的记载,有四个要素是非常清晰的 01 打旗地点清晰 龙门镇(龙门厂)附近天主堂(考证地名为扬眉津,又名杨梅尖)。 02 打出旗帜的样式清晰 “扯掉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军旗,高举镰刀斧头的红旗”。 03 打旗人物清晰 卢德铭宣布就任起义军总指挥后打出红旗。他从武汉出发,9月10日晚上抵达修水渣津,11日率师部和一营抵达龙门,其总指挥职务则是在武汉向党汇报时党组织决定的。卢德铭打旗,毫无疑问代表的是秋收起义军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04 部队番号清晰 “把江西省防军第一师的番号正式改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说明从修水出发,打的还是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旗帜,而新打出的红旗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旗。安源会议确定秋收起义时间为9月11日,驻扎修水的余洒度于9月8日接到密信,要求9月11日攻占平江县城。第一团团部和第二、第三营于9日从修水县城出发,师部和一营10日出发,因为余洒度接到的是密信,所以行军也是秘密;起义前夕,暂代国民党江西省主席朱培德管事的第三军军长王均派副官处长随宛希先从南昌到修水来收编“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10日晚随师部和一营在渣津住宿一晚后安然离开。从密信、收编这两个事实分析,工农革命军10日之前不太可能正式宣布起义和打起红旗。 从四个要素可以锁定,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师旗是在平江龙门镇天主堂打出来的。 以上是小编发布的第一期内容,如有更多关于平江县龙门镇秋收起义的相关史料,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联系方式:0730-6531005,让我们一起完善这段历史资料,重温红色经典。尽请期待下期更新!
责编:龙门镇党政办
来源:龙门镇党政办
下载APP
分享到